首页 深圳头条内容详情

孔子为何说:“观过,斯知仁矣”,对教育有何启发?

2025-07-23 2 51kk

孔子为何说:“观过,斯知仁矣”,对教育有何启发?

意思是看过一个人犯过的错,才知道“仁”的含义。孔子的这种观点,和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,作为教师在你所教的学生当中,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缺点,及时帮助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。其实在民间有些个别人不孝顺老人,就是缺乏尊老爱幼的教育,根本不懂仁义礼智信的道理,在那些人的世界里,就是一年有三季的蚂蚱人,其它人也无法改变他们的观点,他们也不接受儒家思想。所以国民素质有待于提高,全面教育也需要不断地加强。

孔子为何说:“观过,斯知仁矣。”对教育有何启发?

答:话出自《论语·里仁》其实里面有二句话是连在一起,您这句话是前一句话的强调的后半句话。

子曰:“我未见好仁者,恶不仁者。好仁者,无以尚之;恶不仁者,其为仁矣,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。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?我未见力不足者。盖有之矣,我未之见也。”

子曰:“人之过也,各于其党。观过,斯知仁矣。”

老夫子说的话非常有意思,第一层意思婉转批评:“他没有见到一个喜欢仁的,但是且厌恶自身不仁的行为。”什么意思?是口头上喜欢,没有自身踏实去落实。

第二层意思在讲方法:“喜欢仁者,不能做得更好;厌恶自身的不仁,就是仁,不让不仁的情况从自身出现。”又是什么意思?光是喜欢喜欢,是不能知道仁是好或者不好。一个人只有厌恶自身不仁的言行,才能仁的起步。

第三层意思:“哪怕有一日这样用心?我未见这样用心的。也许有,我未见到。”

要如此用心改正自己的不仁言行,哪怕有一天是这样用心的,也没有见到过。

后面就是题目了:“人的过失,各与其类。看到过失,有所认识就知仁了。”

也就是说,人的过失、过错都不相同,能够看到自己的过错,一个人才会开始进步。否则一个人进步的起点是没有的。因为不知道自己的错误,老在同一个地方摔跤。

啊!圣人的话,真的感慨万千,能够内自省确是不易,这是非常可贵的品德。

如果用在教育上,那么,就要尽可能多给予同题目共同讨论之机会,然后知道为什么有不同点,从各个角度都去观赏一遍,就如观赏风景一样,这样,他人所站的高度及风景都看得清清楚楚,就是这样。用在做题目上,为什么错,当初是怎样想的,思维方式引入轨道即可。敬奉!

孔子为何说:“观过,斯知仁矣”,对教育有何启发?

  • 评论列表 (0条)

 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~

发布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