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江淹的惘然
南北朝时期的江淹《无锡县历山集诗》有句:
愁生白露日,思起秋风年。窃悲杜蘅暮,擥涕吊空山。落叶下楚水,别鹤噪吴田。岚气阴不极,日色半亏天。
酒至情萧瑟,凭樽还惘然。一闻清琴奏,歔泣方留连。况乃客子念,直置丝竹间。
说的是客子悲秋、把酒听琴、思念之情置于丝竹之间。之所以把这首诗录于此处,因为诗中同样有丝竹,同样是闻之而惘然。心中所想或有不同,但是情景相似。
2、李商隐的惘然
锦瑟无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华年。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。
沧海月明珠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。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惘然。
李商隐的这首诗本无题,为了区分不同的无题诗锦瑟二字取于句首,这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比较常见。诗人心中忽生锦瑟,或是听琴而生发,或是本有此意托于锦瑟。
《围炉诗话》中评到:
诗意大抵出侧面。郑仲贤《送别》云:“亭亭画舸系春潭,只待行人酒半酣。不管烟波与风雨,载将离恨过江南。”人自别离,却怨画舸。义山忆往事而怨锦瑟,亦然。
郑仲贤《送别》不在画舸,而在离别,李义山《锦瑟》不在锦瑟,而在“此情”。“此情”不可再得,或者当时也是遗憾的“未成之理想”,当时便是迷惑不解,如今变得更加模糊了。
3、此情是写给谁的?
“锦瑟无端五十弦”,无端二字,有点像女子对于恋人的无理取闹,“此情”或者是爱情,或者是假托男女之情抒发的怀才不遇之情。古人多以男女比喻君臣或者上下级的关系,例如张籍的“恨不相逢未嫁时”,朱庆宇的“妆罢低声问夫婿”。李商隐和令狐家父子的恩恩怨怨说不清楚,有人说可能是写的与令狐楚的关系。
中间四句可以说是承接的第二句:一弦一柱思华年,说的是“华年”时的追忆,只是说的朦胧难解,或许诗人有难言之隐不愿意与外人道。他人看不清楚,自然有人明白说的是什么,题目如果是“寄某某”,或许我们还有目标去猜测,可见李商隐此诗很可能是专门写给特定人物的。
宋词人贺铸说过:“锦瑟华年谁与度?”此情是写给谁的?可能除了李商隐和“那个人”,再也没有人知道了。是令狐楚还是某个佳人或者仅仅是心情郁闷根本就没有特定人物,最终成了千古之谜。
结语
“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惘然”。是在哀叹往事不可追吗?是的,不过看来当时就没有追到过,这是一生的遗憾和惘然。
李商隐生于晚唐,是一个才华横溢、具有远大抱负、政治敏锐的爱国诗人。他崇尚改革,景仰历史上的伟大政治人物。对国家的腐败,皇帝的昏庸,宦官专权,藩镇割据,少数民族发动的战争深恶痛绝并予以痛斥,因而不被重用,难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,一生终于忙碌而无权的幕府小吏。本诗是一首无题诗。诗中所写内容历来众说纷纭。有的说是爱情、悼亡诗,有的说是自身回顾和感伤诗。我觉得是李商隐回顾感伤的诗。末句“只是当时已惘然”要与上句“此情可待成追忆”,连起来读方能正确理解。大体意思是:这些理想抱负(此情)的破灭,其悲伤之情岂是今天回忆才有的?其实就在当时已经是十分怅惘了。这里不是说往事不可追忆,而是强调此时无奈的心情不是现在才产生的,在当时就有了。
。
评论列表 (0条)